为推动电子数据取证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工作,提高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电子数据取证能力与技术水平,促进电子数据侦查取证技术及智能化应用发展。在2025FIC网络空间取证峰会来临之际,FIC网络空间取证峰会组委会将组织开展第五届全国网络空间取证大赛(简称“FIC大赛”),大赛将面向全国高校学生、电子数据取证领域执法人员及专业人士展开,参赛选手需对模拟案件进行电子数据调查取证,全面验证选手在智能分析工具应用、数据深度挖掘等领域的综合能力。
FIC大赛决赛期间还将举行“第七届网络空间取证峰会(江苏站)”,围绕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培养与教育等系列主题进行研讨、交流。
全天
参赛报名
13:00-17:00
13:00-18:00
线下决赛,时长5小时
9:00-11:30
颁奖仪式
赛题复盘讲解
预选赛
本赛项为线上团体赛,时长4小时
决 赛
根据决赛入围评分机制,学生组、职业组合计入围50支参赛队伍进入线下决赛(团体赛形式),时长5小时
报名形式
学生组以团体组队形式报名,在报名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向组委会提交参赛资料,每队成员不超过3人,每队必须有1名指导老师。
职业组以团体组队形式报名,在报名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向组委会提交参赛资料,每队成员不超过2人。
报名时间
2025年4月2日-4月18日
竞赛时间
预选赛:2025年4月26日13:00-17:00,4小时(最终入围50支队伍进入线下决赛)
决赛:2025年5月24日13:00-18:00,5小时
报名要求
根据组委会提供的《报名登记表》提交信息(学生组包含院校名称及简称、高校领队教师信息、参赛队伍及成员信息、赛队指导老师信息等;职业组包含单位名称及简称、领队信息、参赛队伍及成员信息等)。
注:不允许跨校/单位组队。
参赛对象
面向全国高校学生、电子数据取证领域执法人员及专业人士。
会务费用
本次大赛不向参赛队伍收取任何费用(食宿交通除外)。
成绩计算
组委会提供统一机考竞赛平台。参赛选手(团队)在竞赛平台进行比赛,成绩根据比赛实际得分进行实时排名,按照最后成绩进行排名。不同题目分值不同,分值相同以答题时间排名。
评分标准制定原则
本着“科学严谨、公正公平”的原则制定评分标准,围绕竞赛裁判组制定的考核标准,依据参赛选手完成的情况实施客观评定。
评分/评选机制
1)决赛入围规则
通过线上预选赛,学生组可入围30支队伍进入决赛(*同一院校入围队伍不能超过2支),职业组可入围20支队伍进入决赛(*同一省份入围队伍不能超过3支)。
入围规则:①优先入围全国各省份排名第一的队伍;②剩余队伍根据总成绩进行排名,由高到低入围,直至学生组入围赛队达30支,职业组入围赛队达20支(职业组仅限执法单位参赛队伍)。
*最终决赛入围名单,经裁判组审核、复核后签字确认并公布。
2)决赛评分规则
答题时间结束或者参赛选手在比武平台点击提交之后,竞赛平台直接输出成绩,输出的成绩须裁判和评委确认成绩有效性,得出最终排名。
3)相同成绩处理
总成绩相同时,以提交成绩时间较早的名次在前。
本次竞赛为实际操作竞赛。
考试范围
大赛选手们将对模拟的真实案例进行电子数据调查取证,全面验证参赛选手电子数据取证的综合素质和能力。
命题方式
由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组统一命题。
预选赛和决赛分别计分,决赛按照大赛规则入围和奖励参赛队伍,预选赛单独计分,并颁发具有预选赛字样的奖励证书,不颁发其他奖励。
预选赛奖项
学生组、职业组均按照5%、10%、15%、20%的比例分别设预选赛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、优胜奖。
决赛奖项
学生组:
(1)一等奖。设置5个名额,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(排名第1名10000元/队,第2-3名6000元/队,第4-5名2000元/队)。
(2)二等奖。设置10个名额,即排名第6-15名,颁发获奖证书。
(3)三等奖。设置15个名额,即排名第16-30名,颁发获奖证书。
(4)竞赛设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,标准由组委会根据比赛情况确定。
职业组:
指导单位
主办单位
承办单位
院校名称
赛队名称
院校名称
赛队名称